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6集课程复讲 |
陈红学长 |
|
细讲《弟子规》第三十六集
学习提纲: 1、泛爱众的教诲是环绕一个“仁”字。广泛的爱众人、众物。 2、己有能,勿自私。 3、人有能,勿轻訾。 4、勿谄富,勿骄贫。勿厌故,勿喜新。 5、人不闲,勿事搅,人不安,勿话扰。 6、人有短、切莫揭,人有私,切莫说。道人善,即是善。人知之,愈思勉,扬人恶,即是恶,疾之甚,祸且作。善相劝,德皆建,过不规,道两亏。
学习内容: 1、【己有能,勿自私】。尽心尽力替别人服务。【范仲淹的故事】 2、【人有能,勿轻訾】。扩宽心量,成人之美。不能障碍别人。 3、【勿谄富,勿骄贫。勿厌故,勿喜新】。人与人相交往,要用道义和信义。情谊才能稳固。而不是用金钱。【招商会的故事】【商汤攻伐夏桀的故事】【宋弘念旧】【荀巨伯救朋友】 4、【人不闲,勿事搅,人不安,勿话扰。】要学会察言观色,处处替别人着想。比如打电话,不能一打通电话就噼里啪啦一顿讲,要先问一下对方,您现在讲话方便吗?假如对方方便,你再来讲。假如他刚好很忙或要出去,那他就会和你说,什么时间再打来。还有,吃饭的时间尽量不要打电话给别人。影响别人进餐。再有,晚上太晚的时候也不要打电话,会影响别人休息。另外你要找别人商量事情,也要看对方现在忙不忙,要待他不忙的时候再去找他。现在有些孩子,一想到什么马上就去妈妈那里讲,也不管妈妈正在做什么,假如妈妈正在煮饭,很忙碌。这都是机会教育。【人不安,勿话扰】假如你的亲朋好友情绪很不好,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他,给他个空间让他静一静。假如情绪到了谷底的,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,你可以端一杯热茶轻轻进他的房间,不要看他,也不要说什么,放在桌上再慢慢退出来。只要他感觉到有人关心他,他一般都不会走上绝路。到他情绪撑不住的时候,他一定会来找你倾诉。 5、【人有短、切莫揭,人有私,切莫说。道人善,即是善。人知之,愈思勉,扬人恶,即是恶,疾之甚,祸且作。善相劝,德皆建,过不规,道两亏。】凡事行不通的时候,一句话都是我的错,保证解决问题。别人错的也是对的,我们自己对的也是错的。为何别人错的也是对的?因为他没有学习弟子规嘛!人家已经演出需要给我们看了,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榜样。要行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
经典句: 1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 2、己有能,勿自私。 3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叛之。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 4、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。 5、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 6、人所能、勿轻訾。 7、勿谄富,勿骄贫。勿厌故,勿喜新。 8、得民心者得天下。 9、十年河东,十年河西。 10、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。 11、朋友还是老的好。 12、贫戝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 13、鼎镬甘如饴。 14、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 15、人不学,不知义。 16、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 17、往者已矣,来者可追。 18、勿厌故,勿喜新。 19、人不闲,勿事搅。人不安,勿话扰。 20、怡吾色,柔吾声。 21、进必趋,退必迟。 22、人有短,切莫揭。人有私,切莫说。道人善,即是善。人知之,愈思勉。扬人恶,即是恶,疾之甚,祸且作。善相劝,德皆建,过不规。道两亏。 23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 24、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。 25、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 26、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
小故事、大道理: 【故事一】周文王埋白骨的故事。 周文王以仁德之心赢得天下。有一次刚好建一个工程,工作人员挖到了很多的白骨。就堆放在旁边。周文王看到了,诚惶诚恐。马上把这些白骨恭恭敬敬埋好,并慎重的做了祭祀。老百姓看到了,周文王连死人都不敢轻慢,对于活着的人呢?定会尽心尽力。爱民如子。
【故事二】范仲淹算命的故事。 范仲淹小时候,有一次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。他就问这位算命先生说,你看我将来能不能当宰相,这个算命先生说,你小小年纪,口气挺大?范仲淹听了,很不好意思,就又问他说,这样好了,你看我将来能不能当个医生。算命先生很奇怪,怎么一下子从宰相变成医生了,怎么差那么远?就问他为什么?范仲淹就说,唯有良相和良医能真正帮助人。好的宰相可以制定好的政策,帮助千千万万的百姓。好的医生也可以让病人脱离病苦。算命先生听了,很感动,就说,你的这一颗心,已经是宰相之心了。因为范仲淹有一颗仁德之心,他读书的味道和别人一不一样?不一样。他读四书、读五经,读的是治国平天下,别人读的是功名利禄。所以让孩子从小立志特别重要,志立好了,就可以全力以赴。后来范仲淹当了宰相,他的亲族有三百人,都是他在照顾。他买了很多的兴义田,让这些亲族耕种。让他们生活无忧。他的奉禄,只要亲朋好友有困难,他都慷慨解囊。尽心尽力帮助。他还建了一所学校,叫兴义学。培养了很多的圣贤人。至今还在。所以范仲淹的功德仅次于孔老夫子。他的功德是大过历代帝王的。 他的后代八百年不衰。同时也印证了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
【故事三】招商会的事例。【勿谄富、勿骄贫】 在各省的电讯招商会中,有一次是在上海举行,上海人很有钱。那来参加的人呢?有的地方穷一些、有的地方富一些。主办方就有了分别,富一些的地方,他们吃住就安排得条件好一点,穷一些的地方,他们吃住就安排得条件差一点。这些被安排得差的人,知道了心里面就很不舒服。这时广东人特别聪明,他们马上将这些人安排在他们安排好的旅馆里去住。那最后谁赢得生意最多。所以人不能太精明,要平等对待。这是勿谄富。
【故事四】商汤攻伐夏桀的故事。 最初的战争是商汤攻伐夏桀。其实商汤不是要攻伐夏桀。而是想帮助夏桀。因为当时商汤发现了一位贤德之人,叫伊尹。他就拿着很多的黄金和漂亮的衣服去礼请伊尹出来。但是伊尹对这些东西如如不动,说我岂是这些东西能请得动的。但是商汤依然很诚心去恭请。后来伊尹被商汤的真诚感动,就出来帮忙。商汤九次把伊尹介绍给夏桀,但是夏桀沉迷于女色,沉迷于这些酒池肉林。伊尹的话都听不进去。后来已经闹得民不聊生了。商汤迫不得已才要去攻打夏桀。因为他要为民伐罪。因为商汤深得民心,很快就打倒了夏桀。他就把夏桀的后代安排在一块封地上生活。我们看这些人,他们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动杀戮。而且对于无辜的人,他们决不伤害。那伊尹的出来,是为了商汤吗?不是,是为了天下苍生。
【故事五】宋弘念旧的故事。 我们之前讲过的,宋弘有一次机会可以当汉光武帝的姐夫,但是他却毫不动心,还讲了两句话给皇帝听。“贫戝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
【故事六】荀巨伯不畏盗贼救朋友的故事。 汉朝时候有个叫荀巨伯的人,有一次去看望朋友。过去交通不发达,看朋友要翻山越岭,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。结果到了他朋友住的那个郡,刚好遇盗贼入侵。所有的人都逃命走了,只剩下他的这个朋友,因为得了重命。无法逃走。他朋友就对他说,你赶快走吧!不要管我了。荀巨伯就说,假如我走了,就没有道义和信义了。所以就算死也不走。后来盗贼闯进来,一看还有人在。荀巨伯马上跑上前对盗贼说,我的朋友已经重病了,请你们不要伤害他,你们要伤害就来伤害我好了。盗贼一听,也很感动。所有人都逃命去了,竟然还有个不怕死的,而且还不是为了自己,是为朋友。结果盗贼就对荀巨伯说,我们是不义之人,怎么可以抢有道义的地方呢?所以荀巨伯一个人的德行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和财产。
【故事七】男士追求漂亮女生的故事。 当一个人没有长道义和恩义,必定会长利害。有一位男士追求一位女士,三年如一日。晚上女士说饿了,他马上跑去买碗芝麻糊或杏仁糊类的,送到女士的家里,吃完了还问够不够,不够再去买。一休假,就打听哪里的菜好吃,带女朋友去吃。周末,平时都八、九点钟起床。但交了女朋友,五、六点钟起床陪女朋友去爬山。平时也从来没有请父母吃过饭,从来没有陪父母爬过山。这样的人要不要嫁。结果这位女士祖宗有德,刚好有位长辈住在这位男士的隔壁。知道他不孝父母。就告诉了你。但是他对你很好啊!为什么对你会很好,因为他有利可图嘛。看你长得年轻貌美,又是某某小学的老师,工作又稳定。假如你嫁给他,三年,也帮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,因为带孩子很辛劳。结果你长了几条皱纹。他在外面又遇到更年轻貌美的。那你就从利变成害了?害要怎么样?所以人要长道义和信义,不能长利害。
【故事八】捡垃圾的故事。 蔡老师讲到有一次和中心的几位老师一起去攀爬长城,结果看到有很多的垃圾,就一路走一路捡。后来有个外国人看到了就拿起相机来给他们拍照。为什么要拍?因为在中国这个地方,这种示范太少了。还有一次,蔡老师也是和中心的几位老师一起在路上走,也是一路走、一路捡垃圾。刚好后面有几个刚下课的初中生,就一边吃一边丢。走到他们跟前,看到他们在捡垃圾,其中一个初中生就说少见、难得。其中一位老师很有教育的敏感度,就对他们说,既然少见、难得,那你们也一起跟着来捡,不就不少见,不难得了吗?那个中学生也觉得很有道理,就捡起了地上的一个垃圾。所以我们处处要行为世范。
末学:陈红 2012、12、12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